最新科研发现:母乳中的细菌有益婴儿健康

在婴儿刚出生不久后,他们身上(皮肤上、口中甚至是肠道中)布满了各种细菌。这些细菌都来源于母亲的产道、(顺产过程中的)排泄物以及母亲的皮肤和嘴,当然甚至还有可能来自于胎盘(当然这一点还尚存争议)。 这些大批生长的微生物组,可能会对婴儿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两年所携带的所有微生物组,可能会导致后期出现肥胖症状的风险。剖腹产的婴儿更容易变得肥胖,或者可能更容易患上如1型糖尿病和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最近,科学家又发现了导致婴儿携带微生物组的另一重大因素。他们发现,母亲的母乳充满了大量细菌,而这些细菌又可以附着在婴儿的肠道内,从而会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只有在通过母乳喂奶的方式下(即便通过抽奶器抽出来再用奶瓶喂婴儿也不行),母乳中才会有丰富的有益细菌。当然,抽奶器抽出的奶中,也富含大量乳房喂奶方式下产生的营养物质。 然而,关于微生物组的发现,可能会给许多女性带来焦虑:医疗建议、母乳喂奶的社会压力、以及有关政策或身体原因,导致她们无法通过母乳喂奶的方式喂食自己的婴儿。 特别是稍微大一点的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组,“而影响其微生物组成分的核心因素,就是他们被喂食的东西。”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儿科研究员、流行病专家梅根·阿扎德(Meghan Azad)称,“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消息不仅对母亲有帮助,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帮助,即母乳喂奶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喂奶过程中的微生物组以及其重要性,也才刚刚被人们发现。 母乳中的细菌数量要比粪便中的细菌少得多,而通常要测试肠道细菌,也都是通过粪便来取样的。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恰当的工具来分析研究母乳。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人员发现,母乳喂奶可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它可以让婴儿的微生物组中富含更多的有益细菌。 众所周知的是,剖腹产的婴儿可能会缺乏许多有用的细菌。而如果母亲或婴儿使用了抗生素,那也会影响婴儿身上刚出现的细菌数量,而通过母乳喂奶的方式,正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这些说明其实大家很早就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哈罗德·哈姆糖尿病中心(Harold Hamm Diabetes Center)主任杰德·弗里德曼(Jed Friedman)称,“而如果不通过母乳喂奶的方式,而换用配方奶粉的话,或者如果母亲还使用了抗生素的话,那就会导致婴儿缺乏必要的细菌,最后结果就可能会大相径庭。而如果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的话,后果可能就更严重。”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母乳中含有人乳寡糖。但研究却发现这种糖分对微生物组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因此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 奶牛可以产生约40种寡糖,而人类母乳中则含有超过100种寡糖成分,尽管每个母亲其母乳中寡糖成分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母乳中还含有一系列特别的激素、抗生素以及细菌组合,而这一组合则可以满足婴儿的有关需求。

从图文到互动影视:1-5G技术搅动下的娱乐跃进史

这是三大运营商获得牌照后的首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抛出了“ 5G+Ecology”等概念;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提出了力争在2020年率先启动面向SA的网络升级;中国联通总经理李国华则表示创新应用已经覆盖11大行业、100多个场景。 这也是科技公司预展示实力的舞台——物联网、医疗、工业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零售……几乎所有的“风口”都可以在5G概念的助力下飞的更高更久。 在这些热闹的讨论中,作为天生“感性”的板块,娱乐领域似乎被忽略了。实际上,每一次技术变迁都会影响泛娱乐体验和内容创作形态的变迁,从而真正颠覆这一与用户最为贴近的行业。1G实现了语音的沟通,2G开启了文字的表达,3G让图片传输成为可能,4G点燃了视频的热情,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互动影视”或将被催熟。 我们已经看到了Netflix《黑镜:潘达斯奈基》、HBO《马赛克》、爱奇艺《他的微笑》等互动内容,4K/8K,VR/AR,云游戏等耳熟能详的名词也进一步具像化了外界对于泛娱乐5G的模糊认知。 尽管创意永远是娱乐业的灵魂,但技术的搅动才是内容形态真正跃进的齿轮。从1G到5G,移动通信的变革下,娱乐的内容能力得以释放,而在娱乐能量的推动下,技术也更加快速地进入到实际应用环节。 中国是在1987年左右开始部署1G网络的。当时的标志性“物件儿”是摩托罗拉的“大哥大”,电话的功能仅仅是“打电话”,而且语音品质低、信号不稳定、抗干扰性差。人们的娱乐生活和通信毫无关联。 在2G时代,诺基亚是代表,手机除了打电话,还可以编辑短信甚至彩信以及上网浏览一些文本信息。除了用来交流,人们还用短信订阅服务来获取信息,比如说天气预报和新闻简讯。 一切都围绕“文字”,第二代移动通信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用手机看小说”成为当时“移动端”的流行娱乐方式。 随着人们对移动网络的需求不断加大,3G(第3代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在新的频谱上制定出新的标准,享用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而在2G向3G升级的过程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增多。2009-2013年是中国3G网络快速建设时期,2009年移动电话用户 数量为7.7亿户,到了2013年,用户数达到12.28亿户,复合增长率约12%。实现了3G用户基本覆盖。 有了高频宽和稳定的传输,影像电话和大量数据的传送更为普遍,移动通信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因此3G被视为是开启行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技术对于娱乐业的变革也由此拉开帷幕。 3G与2G主要区别是能同时传递声音及数据信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支持高速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iPhone为代表的初代智能手机和支持3G网络的平板电脑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这时候的手机,主打的概念开始围绕着音乐的品质,以及摄像的像素、视频的高清。 图文方面,3G时代的移动阅读市场继续延续2G时期的热度。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和传统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各自推出自己产品,加入竞争。电信运营商也开始在移动阅读上发力——中国移动在2009年斥巨资建立手机阅读基地,中国联通手机阅读业务也正式推向市场。 以当时的盛大文学为例,其移动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向移动运营商的阅读基地提供版权内容的运营分成。中移动和盛大这样的CP是六四分成,盛大再和作者五五或六四分成,刨去各种费用,盛大文学的作者顶多能分到总收入的11%到13%,在“IP”概念尚未出现的时候,这也就是网文作者们的“微薄”收入了。

程序员如何看待 Libra 源码?GitHub 上质疑多于肯定

Facebook 发布加密货币 Libra 白皮书已过去两周,作为一个开源项目,Libra 的源代码也被发布在了知名开源社区及代码托管库 Github 上。虽然代码发布的时间并不算长,但鉴于社交网络巨头 Facebook 的影响力,已经吸引了大量加密社区评论者和程序员的关注。 Libra 加密货币目前是由“Libra 协会”治理,而且也是从 Facebook 中分拆出来运营的一个独立组织。截至目前,Github 上的 Libra 项目已经被近 10,000 名用户“保存”或“加星标”,也代表了早期开源参与者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很大。此外,Github 上迄今已经创建了 1000 多个 Libra 代码克隆库,可以让那些程序员和“准程序员”们能够坐下来仔细研究 Libra 的代码。 实际上,一些已经使用过 Libra 代码的程序员已经发现其中“借鉴”了不少其他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系统中的功能,比如为区块验证人开放网络访问等。更重要的是,程序员们从 Libra源代码里发现这个加密货币项目似乎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认真”。 Mikko Ohtamaa 创造了一个所谓“Libra Classic”的克隆项目,他表示 Facebook 在 Github 上发布的 Libra 源代码可能只是一个“投饵”,只是想看看社区的反应而已。 加密货币初创公司 Radix DLT 首席产品官 Albert Castellana 评论道: “到目前为止,程序员们还没有在 Github 上针对 Libra 项目提交真正的代码缺陷,他们现在发现的主要问题要么是与代码构建有关,要么就是一些代码拼写错误。当然,还有一些批评者指出 Libra 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支持这个最新的全球金融支付系统,Libra … Read more程序员如何看待 Libra 源码?GitHub 上质疑多于肯定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他在调研和培训过程中发现,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而且平均月薪过万并非难事。对中国千万技术工人来说,这是一份闪闪发光的职业,但“机器换人”背后的专业人才短缺,依旧是个问题。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省拥有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156家,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0662台,同比增长50.2%,占全国产量的16%,保有量约8万台。 例如在东莞市,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企业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财政总投资约386亿元,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项目数和投资额均系广东省第一。 但是, “机器换人”存在限制,除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之外,高素质的劳动力甚为关键。 如果缺乏有经验、有学习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从事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机器换人”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资本替代劳动将得不偿失。 这意味着从“世界工厂”向“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要求经济增长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赖人力资本红利。 转型不易,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感同身受。 一些应用企业试图专门招聘一些工程师,管理维护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但两三个月后,大多数人选择离职。他们选择跳槽到集成企业就业,不仅工资更高,而且可以学习各个行业机器人的设计应用方法。 可以说,不管对于集成企业来说,还是对于购买并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而言,专业工程师都是稀缺资源。在工业机器人集成企业中甚至有一种玩笑说法,叫“买机器人,送工程师”。 广东顺德的一家智能制造集成企业正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家公司的客户主要是资产规模在10-15亿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该公司在向应用企业出售一些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时,还要在设计、调试的生产线过程中,派遣自家工程师培训客户的技术人员。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在项目交付后,客户的技术人员没有学会或者学了一半就离职了。 短期培训难见效果是因为,操作维护设备的初级技术并不复杂,但涉及工业机器人的编程、电气等专业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期积累,但大多数制造业技能工人无法达标。 这家集成企业派驻的工程师撤不回来,以至于后续项目出现工程师短缺问题。而且,其他客户还在不断向集成企业求助,要求派驻技术人员。 据此,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训成为一个新兴行业。 这家公司最初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2015年开始转型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机电相关专业。 这里的培训讲师大都具有十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在实际项目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源,使得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安装调试现场,而培训所用的设备也更符合行业应用主流。 培训的课程设置分为初、中、高三级,从基础的操作编程和自动化元器件介绍开始,接着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编程,再之后是机器人维护维修、机器人控制系统与离线编程、机器人视觉应用、机器人焊接应用(因为50%的机器人是做焊接的),最后是集成项目调试。 整个培训的思路是先多练习工业机器人单体的操作,接着学习的重点是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最后是整条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由于机器人技术培训学院联合了国内多所高校、多家集成企业以及机器人本体公司研发出一套认证体系,在培训最后,学员需要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将被授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调试维修)”证书。 这是一个行业自发建立、共同认可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黄洪顺利拿到证书。 但对企业来说,需要的是有经验、能够立刻上手工作的技能工人,因为工业机器人被用在不同的产品线上,不同产品有不同要求,工人还需要适应工厂的实际应用场景。 培训帮助工人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入门,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但也仅能让他们达到企业对操作工人成长预期的基本要求——在半年或一年内不断积累项目经验,达到熟练程度。 专业人才缺口与高端制造迭代 尽管相关培养行业已经出现,但由于工业机器人属于新兴领域,专业化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依旧匮乏。 有研究指出,201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容量已经达到约 26 万台,但当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只有 165人。 又根据工信部的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工业机器人行业技能工人的需求巨大。 从供给侧来看,技能工人的培养培训数量远达不到实际所需。 一位在机器人供应商工作十年的工程师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我给工人培训时明确跟他们讲,学会自动化编程,月薪过万没问题。这种人才很紧缺,(企业间)基本上都是互相挖角。” 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大力发展,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越来越多中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大学本科开始开设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与研发型人才。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2016年,全国共有24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在广东省,目前已有30多所,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学校陆续开设这一专业。 根据测算,如果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保持在300所的规模,每年将会培养3.3万人,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应对和解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政府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的要求,并强调农民工是培育技术人才队伍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的形成与提升对缓解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期的技能短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得益于健全的产业门类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是全球生产网络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丰田再拨137亿,印尼电动车技术暗战开启

此举意味着在氢燃料电池上押注已有时日的丰田,转向电动汽车的态度已非常明显。继本月初宣布升级电动化战略之后,丰田再次从资本方面重拳入局电动汽车。本月初,丰田升级其电动车计划,预计到2025年实现全球销量半数(550万辆)来自电动汽车,这比2017年的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提前了五年。同月,丰田还宣布与集团成员斯巴鲁合作开发全电动SUV电动平台。 混合动力技术积累是丰田进军电动汽车转型的先发优势。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已有约50年的研发积累,并在2009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200万台。而且关于此次电动化研发注资计划,丰田方面也表示将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  此次丰田对印尼近137亿元的巨资投入,也反映出仅次于泰国的东南亚第二大汽车生产中心印尼,已经成为丰田转型电动车的重要阵地。丰田章男在声明中表示:“由于印尼政府已经制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规划,丰田认为印尼是电动汽车的主要投资目的地。”  不仅是电动汽车研发将向印尼市场倾斜,丰田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也将随后跟进。丰田与软银合资的自动驾驶公司Monet Technologies不久前向路透社表示,计划明年开始在东南亚开展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印尼在锂电池重要原料红土镍矿方面的储量优势,以及印度连续四年突破销量记录并在2018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的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态势,印尼市场已经成为各跨国汽车制造商抢夺的焦点。在电动化转型上起步较慢的丰田,此时携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进入印尼,表面是在享受印尼低人力成本和庞大的数据红利,实质展开的将是一场与上汽、通用等竞争对手的贴身技术“赛跑”。

iPod touch又回来了,但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情怀

时隔近四年,美国时间5月28日,苹果公司悄悄在官网上线了新一代iPod touch。 iPod曾是苹果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线,但随着iPod最主要的功能(播放音乐)被智能手机分流,它渐渐沦为苹果相对次要的产品线。 时至今日,苹果官网还在售的iPod系列也仅剩iPod touch了。 四年后iPod touch终于更新 iPod首个产品是iPod classic,于2001年10月发布,iPod系列曾推出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touch等多款经典产品。iPod的产品形态也从音乐播放器进化到“iPhone精简版”。2015年,苹果最后一次披露iPod系列的销量,截至当时,iPod累计销售了3.9亿台。 iPod touch上一次更新是在2015年7月。新iPod touch外观没有变化,依然采用4英寸显示屏,并保留Home键的经典设计,摄像头仍是800万像素。 主要的升级在于系统和芯片。六代iPod touch还是采用A8处理器,最初发布时采用iOS 8系统,新款touch采用iOS 12系统,搭载A10 仿生芯片。苹果公司称,A10 芯片为新款iPod touch带来了最高两倍于前代产品的性能和三倍的图形处理能力,并支持增强现实类游戏和APP。 与此同时,iPod touch首次推出256GB的版本,并取消了16G和64G版本。国行版32GB售价为1599元,128GB的售价为2499元,256GB的售价为3399元。配色有深空灰、粉红、金、银、蓝、红六种颜色可选。 库克多次强调,苹果的未来是从产品向服务转型。苹果可以通过iPod touch这样相对低价的iOS设备,刺激Apple Music和App Store的收入。

被华为反超,一季度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降至第三

本周二,来自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研究报告再度向人们确认了一件事: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位置已被华为所取代。 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降至11.9%,同比下降2.2%,销量也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5410万台下跌至约4460万台。 对此,该机构研究主管Anshul Gupta在报告中写道,iPhone在各个市场上的降价策略虽然提振了需求,但仍不足以恢复第一季度的增长: “苹果面临着更长的更换周期,因为用户很难看到有足够的价值效益来证明更换现有iPhone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与苹果的销售疲软不同,华为则在今年一季度销售了5840万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10.5%上涨至15.7%。 Gartner认为,华为不仅超越了苹果,也正逐渐缩小着与排名第一的三星之间的差距,而这也与本月初IDC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一致。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三星仍是行业的领导者,但其市场份额已从20.5%下降到19.2% ,第一季度销售智能手机共7160万部。 而在全球前五大手机供应商中,华为则是实现了最高的销售同比增长率。尤其在最大的两个市场欧洲和大中华区的表现出色,智能手机销量分别增长了69%和33%。 美国商业资讯网站Business Wire的文章就曾指出,华为手机在中国、西欧以及非洲的业务增长,促使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直追三星。 与此同时,中国其他智能手机生产商也表现不俗。OPPO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7.3%升至7.9%,Vivo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6.1%升至7.3%,分别位列Gartner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的第四、第五位。